当前位置:首页>>博士后之家>>国外博士后>>生活点滴>>正文内容

我在美国做博士后

2011年02月24日
来源:杭州网
摘要:

思维、观念、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还有情感的需求,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在国外的两年,我的MSN签名一直都是“生活在别处”

2010年10月,我顺利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有人劝我好好考虑一下留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

我认真想了想,一是女友在国内,二是在国外的两年,看了太多中国留学生的不易,文化差异、学习压力、生活习惯、情感空白,哪一样不是隐埋的心理炸弹?说不定哪天,就把你的心炸开了花。

所以,我毅然决然回了国。

院子是敞开的,也没有人,我进去想把球俭回来。刚踏入院子,主人就飞奔出来,指责我私闯民宅。

2008年,我在杭州读完博士,申请到去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做博士后的名额。

相对于其他留学生,我算是心智比较成熟的,毕竟年龄摆在这里。但心里还是很忐忑。我是家里的独生子,除了学习,几乎不为任何事操心,能否适应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去之前,把学校的网站研究了个透,上面列出的“留学生应知的100件事”,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报到第一天,就发生了堵心的事。

去校秘那里填写个人资料,其中有一项是受教育情况。填完递交后,才发现有个时间段写错了。很自然,我要做修改。这一举动被校秘认为不诚实,有弄虚作假嫌疑,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没用。直至我搬出准备的一大堆资料,才证明了我的清白。

这是我到美国后上的第一堂课。它告诉我,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是认真思考的结果,如果你要修正自己因随意而犯下的错误,就会受到道德层面的质疑。

思维、观念乃至文化的差异,大概是每个中国留学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也是造成这一群体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次,我们几个中国学生在导师家的院子里打篮球,球飞到了邻居家的院子。我看院子是敞开的,也没有人,就进去想把球捡回来。我刚踏入院子,主人就飞奔出来,指责我私闯民宅。

我的英语虽然还不错,但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就变得结结巴巴。事情的结果是,主人报了警,警察赶到,录了口供,我的导师将我保释了出来。

那天的做客,因此事而变得索然无味,我自己也因此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身在异乡为异客,尊重当地的习俗、文化,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但即使处处留心,一些长期形成的习惯还是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有一次,我们去一家餐馆为一名中国学生接风洗尘,已经非常注意地把声音控制到最低,但没多久,隔壁一桌美国人站起来走了,再过一会,老板过来了,提醒我们不要大声喧哗。

作为一个有自尊的成年人,时不时要接到当地人的这个警告、那个警告,是不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但这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经常要面对的事实。如果一个性格内向,又没有朋友支持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因此而陷入情绪低谷。

一个在国内受尽赞扬的好学生,在国外却受到老师“滚蛋”的责骂,父母又不在身边,有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谁说。

留学生中,硕士以下基本上都属自费,博士以上大部分会有奖学金。我在美国,学费全免,另有2000美金一个月的奖学金,来自导师的研究经费。但这2000美金也并不好拿。我的导师还算好,如果导师是中国人,助理教授,又是个女人,那日子则可能是非常难受的。导师在职位上想再上一个台阶,势必要在学术上出成果,这种压力就转嫁到了学生身上。

我们一起玩的圈子里,有个女生,中科大毕业,她的导师就是个难搞的女人。每天到校的时间、课题进度都要过问,节假日几乎从不让休息。如果有一点差错,就会遭到破口大骂,“滚蛋”是她最常用的词。

有一回,这个女生又被呵斥“滚蛋”,不堪心理压力,找到我们哭诉。一个在国内受尽赞扬的好学生,在国外却要经受这样的责骂,父母又不在身边,有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谁说。我们只能安慰她,让她试着找找有没有其他导师愿意接受她。

她好像试着找过,但没有成功。过了几个月,我见到这个女生时,她表现得很崩溃;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听朋友说,她有抑郁倾向,决定退学回国。

我虽然觉得挺可惜,但觉得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国内很多人认为,留学是件轻松好玩的事。事实上,留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不要说我们,就说那些高中、大学就出来留学的,一是要克服语言的障碍,二是要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这两样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留学生初来这里,听了一天课,啥都听不懂,只能课后挑灯夜战,非常辛苦。有的适应不了,就只能退学。

我曾听说,一个中国留学生,就是杭州的,因为听不懂课,就整天宅在租来的房子里打游戏。有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的同学找到他,想拉他一起玩,被他拒绝了。他一个星期出去一趟,囤点食物。他喜欢买那种足有一米长的面包,打一会游戏,吃几口干面包。四年后,在野鸡大学买了张文凭,回去了。

因为背井离乡,因为孤单寂寞,快餐式的情感需求也变得理所当然。而我们这些看的人,也似乎因此变得宽容。

能自费出国留学的,一般说来,经济条件尚可。我听说过的最有钱的中国学生,其父亲在当地一口气买了36套房子,据说签字签到手软。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外国人喜欢热闹,又是开派对,又是泡酒吧。而中国学生喜欢安静,如果是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从小都是在约束中长大,大多性格内向、守规矩,最多是周末邀三五朋友,聚在一起做做饭、打打牌,要不就是结伴去旅行,但都局限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其实这种聚餐形式,是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法。每次聚餐,都是一次“控诉”会,控诉我们遇到的不公平,控诉导师对我们的“压榨”,然后,彼此安慰,互相取暖,获取下一周生活和学习的能量。

到现在,我还觉得,我在美国结交的中国朋友超过任何一个阶段结下的友谊,大概因为这是在异国他乡,人在最孤单、最无助时结下的感情。

我租的房子,是幢三层小别墅,八个房间,一层楼共用卫生间和厨房,分别租给中国、土耳其、墨西哥的学生。一个中国留学生,和我同住二楼,高中毕业后,成绩不好,送来这里读大学。可能没有独立生活过,他的很多生活习惯,连我们这些中国学生都不太受得了。比如说,小便时不会把盖子掀起来,结果洒得到处都是;也不知道贮存自己的食物,饿了,就打开冰箱,煮别人的鸡蛋吃。同一层楼的墨西哥人对此很有意见,后来我就提醒那个小男孩,要注意生活习惯。

三楼住了个中国女生,来美国读硕士,据她自己说就是来混个洋文凭的。她性格很开朗,刚住到我们这里时,面对一群语言不通的外国人,或者是我们几个内向安静的中国人,她无奈地直摇头,说“这过得还是人的生活吗”?

一个星期后,她就和楼里的那个土耳其人同居了。那天晚上,动静大到整幢楼都能听见。

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子和土耳其人分手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交了个中国男友。

大家都表现得见怪不怪。也许因为背井离乡,也许因为孤单寂寞,这种快餐式的情感需求也变得理所当然。而我们这些看的人,也似乎因此变得宽容。

2010年10月,我顺利做完博士后,家里人曾劝我好好考虑一下留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一是女友在国内,二是在国外的两年,看了太多中国留学生的不易,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就业压力、情感空白,哪一样不是隐埋的心理炸弹?说不定哪天,就把你的心炸开了花。

所以,我毅然决然,回了国。

顺便说一下,在国外的两年,我的MSN签名一直都是“生活在别处”。

心理访谈

把心打开,阳光才进得去

采访在英国某大学从事留学生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工作的喻红梅老师,她非常有感触地说,留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一些中国留学生因为适应等问题引起情绪困扰,而不得不推迟学业,有的甚至退学,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她说,留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纪偏小,有的甚至在高中就被家长送出国,对待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差。在国外,他们面临语言、学习等多种障碍,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很容易演变成心理问题。

出国前功课要做好

一个刚到英国不久的女生,只是想见医生,竟然被认为“粗鲁”,因而感到沮丧。其实这是由于表达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在英国看医生, 英国人会说:Could I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我可以见医生吗)?可中国学生更喜欢直接说:I want to see doctor now(我现在想见医生)。

英国是一个说话非常委婉的国家,女孩这样的说话方式,便理所当然地被认为“粗鲁” 。这种误会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尤其在异国他乡生了病,更有孤独感和恐惧感。

中国孩子去国外留学,绝对不是从杭州去北京上学这么简单。一定要对你所去的国家的文化习俗、表达方式、教育体制、医疗制度等有相当程度的熟悉,才会省去日后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麻烦的事情少了,才会让心空出来,去装快乐的事情。

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

学习压力是留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初来英国时很阳光的男孩子,期末考试前,变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抱怨说原以为留学生活会很轻松,没想到学习这么难。

他是高中毕业就来英国留学的,以为这里的学习和国内差不多,临时抱抱佛脚就行。于是,平时的时间全用来陪女朋友逛街购物了,等到考试,拿起书本,发现看也看不懂。

国内的学生,习惯记忆学习,而国外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提倡主动学习。老师会给你一个读书清单,根据学习的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我们提倡留学生要学会时间管理。只有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才不至于到考前手忙脚乱,继而产生厌学情绪。

你的心态够开放吗?

国外的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服务是非常周到的。通常有学生服务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有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就业机会;有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帮助。但遗憾的是,中国留学生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这些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向父母求助。一是怕父母担心,二是怕父母责备。等到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有问题时,事态已经很严重,有的学生已经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

因此,留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学会主动求助。只有把心打开来,阳光才能照进去。

父母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很多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却无法给予他们切实有效的心理安慰。不仅如此,孩子的学习有时候还成为他们攀比、炫耀的筹码。这也是留学生们遇到问题,不向父母求助的原因之一。

一般说来,对出国留学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持宽容、鼓励的态度,让他们以轻松、健康的心态完成在新环境里的学习。

另外一个重要的提醒:如果孩子长时间没有电话打回家,那可能是出现问题的前兆,父母最好要主动打电话询问孩子的近况。